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新人。刚进公司时,他总是被领导和同事评价为:
“说话太绕” “重点不明” “听不懂他想表达什么”。
明明心里有很多想法,但一到会议上就乱成一团。每次开会,他都紧张到满头大汗,甚至被调侃为"绕口令选手"。
一天,前辈送给他一份"成长思维指南",告诉他:
“逻辑清晰不是天生的,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。
你只要坚持练习四种方法,很快就能进步。”
小李半信半疑,但还是决定试一试。
第一关:黄金三点论 —— 让表达更聚焦
核心:遇事总结 3 个关键点。
那天午餐时间,同事问小李:
“你为什么喜欢这件衣服?”
过去的小李可能会滔滔不绝:“嗯,我觉得挺好的,主要是颜色吧,还行,价格也还可以,反正就挺适合……”
说到一半,连自己都糊涂了。
这次,他按照"黄金三点论"来回答:
- 颜色:衬托肤色。
- 款式:修饰身材。
- 价格:符合预算。
同事听完连连点头:“哇,你今天说得好清楚!”
小李第一次感受到抓住"三点"就能让别人快速理解的力量。
小练习:每天对一件小事,比如"今天午餐吃什么",用三点论来回答。
第二关:复述训练法 —— 让思维更紧凑
核心:把别人说的或看到的内容,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。
小李开始每天看完一条短视频,都会逼自己复述给同事听。
比如看完电影《哪吒》后,他试着用 1 分钟总结:
- 讲了什么?
- 为什么受欢迎?
- 主题是什么?
刚开始时,他总是卡壳,说不完整。但随着不断训练,他的复述越来越精炼。
同事还夸他:“你总结得比电影解说博主还清楚!”
小李明白了:复述不是背诵,而是信息提炼和逻辑加工。
小练习:每天挑一篇文章或一条新闻,尝试在 2 分钟内复述给别人听。
第三关:读后快说法 —— 让总结更高效
核心:快速总结,结构化表达。
有一次,团队讨论一篇关于"AI发展的新闻报道"。
过去的小李肯定抓不住重点,只能念稿子。
这次,他用了"读后快说法":
- 过去:AI起源于规则系统。
- 现在:深度学习推动突破。
- 未来:大模型指向通用智能。
大家听完后立刻明白了文章的要点,还让他帮忙做内部分享。
小李第一次发现,快速总结不仅帮自己记住,也能赢得他人认可。
小练习:读完一则新闻,马上用三句话总结给朋友听。
第四关:沟通公式法 —— 让汇报更有说服力
核心:用"事实—分析—方案"公式来表达。
终于,小李迎来了最重要的考验——部门例会。
领导让他汇报"为什么公司最近销售额下降"。
这次,他用"沟通公式"来组织:
- 事实:近三个月销售额下降 20%。
- 分析:市场竞争加剧,产品缺乏差异化。
- 方案:① 优化渠道,强化品牌宣传;② 调整价格策略,提高竞争力。
会议室瞬间安静,领导点点头,说:
“思路很清晰,有重点,也有方案。继续保持!”
这是他第一次在会上赢得掌声。
小李的转变
三个月后,曾经被嘲笑"逻辑混乱"的小李,成了部门里公认的 表达清晰的人。
- 开会能抓重点;
- 分享能讲逻辑;
- 提案能有说服力。
他笑着对前辈说:
“原来清晰表达,真的可以通过训练获得。”
给你的启发
表达是一种能力,而能力可以习得。
- 黄金三点论让观点更鲜明;
- 复述训练法让理解更深入;
- 读后快说法让总结更高效;
- 沟通公式法让沟通更有力。
当你能把复杂的事情讲得简单,把散乱的想法讲得有条理,你的思维层次就已经超越了许多人。
清晰表达,就是思维成长的第一步。